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日本人吃壽司不擔心寄生蟲?

2015-03-18知識

首先,芥末不殺寄生蟲!

日本人不是不擔心吧,他們大概是習慣了。日本的寄生蟲感染病例是逐年攀升的, 嚴重到衛生部要釋出警告

我在日本就吃到了寄生蟲,幸運的是有寄生蟲的是熟食。2018年1月在函館的Uni Murakami (TripAdvisor Top 3 in Hakodate) 烤魚中吃出一條異尖線蟲(Anisakis)。雖然是死的,店主也免了單,心裏還是很惡心的。。。還一起點了的有生的海膽和蝦等,沒有發現寄生蟲。過後觀察了很久,沒有感染。

總有人吹日本的食品安全,但是以下是日本本土近幾年異尖線蟲感染病例:

異尖線蟲可以輕易透過冷凍滅活,但是執著的日本人往往為了「口感」,毅然決然生食或提供給食客剛剛捕撈上來未經寄生蟲滅活處理的鮮魚。在自己鬧肚子的同時也搭上了些不明所以的外國遊客

雖然人不是異尖線蟲的適宜宿主,但異尖線蟲幼蟲是可以寄生於人體消化道各部位的。嚴重時可引起內臟幼蟲移行癥。人的感染主要是食入了含活異尖線蟲幼蟲的海魚和海產軟體動物而引起。蟲體主要寄生於胃腸壁,患者發病急驟,酷似外科急腹癥,常致臨床誤診。

(下圖可能引起部份人不適,其實也沒什麽,攤手)(好吧好吧,高能預警,正在吃飯的先把嘴裏嚼著的咽了。在吃粉絲的先把粉絲吃完再往下看)

上面說了,人不是異尖線蟲的適宜宿主,異尖線蟲病是由 大量 活蟲進入體內所造成。。。不是只要吃了帶寄生蟲的生魚就能感染,也不是感染了異尖線蟲就會嚴重到去醫院,更不是去了醫院就會被診斷為異尖線蟲感染(前面說了,異尖線蟲感染的癥狀很容易被誤診為急腹癥)。這些有醫院案例匯報至日本衛生部的只是實際異尖線蟲感染數量的冰山一角。可見日本得有多少生魚有蟲才能造成每年上百起的病例。也許有人覺得還是少,但是日本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厚生労働省)近年來是針對異尖線蟲感染數量上升釋出過警告的:

我去的餐館並不是無名小店,該店不管在遊客還是本地人中都是名聲很響的,照樣有蟲。。。

這個寄生蟲是沒有市售的驅蟲藥的,不幸感染大量活蟲的話需要去醫院物理移除感染蟲體。。。

但是,像上面說的,人不是適宜寄主,線蟲一般進入人體後會死去,感染難度較高。但出門在外,生食還是盡量避免吧。往輕了說就是腹痛腹瀉,但嚴重的也有引起劇烈過敏反應和免疫反應的。極端案例中有引起內臟幼蟲移行癥的,雖然是少之又少,但也是有先例的。誰也不想旅個遊還得去醫院用胃鏡腸鏡除蟲的,所以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非要吃的話請睜大了眼看清楚有沒有蟲。

另外再強調一下,吃芥末不殺菌和寄生蟲,起碼你吃下去的那一點什麽用都沒有。能殺菌的芥末量可能會在殺菌和寄生蟲之前先把你自己送進醫院。

想生食又想避免異尖線蟲感染的最好辦法是冷凍: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魚類產品安全處理指南中推薦的冷凍方法是:

-20°C或更低,冷凍至少7天

-35°C或更低,冷凍至少15小時

最後說明一下,以上只是針對單一一種常見海魚寄生蟲--異尖線蟲有過實際醫院確診記錄的感染案例數發表的看法,不包括其他種類寄生蟲感染情況,根本不能概括生食引起的健康隱患。生食肉類可引起的寄生蟲感染還有十多種,本文不做介紹。想用本文證明生食風險低的,我概不負責。

2019-8-13: 千贊了,謝謝大家。下面針對評論中提出的一些問題做一些擴充套件。再次強調上文中所寫內容只是針對 異尖線蟲 一種。

按大部份國家的商業肉類冷凍標準,異尖線蟲的殺滅率幾乎是100%的。但是冷凍殺菌、殺蟲、殺微生物並不是萬能的。有些寄生蟲是可以幾乎完美存活的,比如國內比較常見的淡水水產品寄生蟲-- 中華肝吸蟲

上圖可見,中華肝吸蟲在多個實驗中都活過了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長的冷凍期,解凍後以高成功率感染寄主。

連結中的論文還討論了其他幾種肉類食物中常見的寄生蟲的冷凍殺蟲法和其他幾種滅蟲手段及有效率。

再三強調生食肉類的風險,寄生蟲感染只是生食的風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