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警惕「隱形殺手」!房顫早篩早治 遠離卒中威脅

2025-06-10女人
56歲的李建國(化名)平日血壓、血糖正常,卻因忽視「偶爾心慌」突發腦梗死,導致左側肢體偏癱;55歲的劉致遠(化名)飽受心悸折磨三年,藥物治療無效,最終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透過微創手術根治房顫。6月6日是第十三個「中國房顫日」,長沙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在門診開展「關註房顫 預防卒中」公益主題活動。專家提醒,房顫是中風「隱形推手」,早篩查、早治療可顯著降低致殘致死風險。
從房顫認知到急救技能 全鏈條守護心臟健康
「與其他原因導致的中風相比,房顫導致的腦卒中具有致殘率高、致死率高、易復發等特點……」長沙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博士葉國紅以【重視「防(房)顫」 心寧相伴】為題,深入淺出地解析房顫防治要點。
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陶然帶來【關愛生命 救在身邊】授課。她指出,心臟驟停可發生在任何個體、任何地點。心臟驟停1分鐘內實施急救,搶救成功率為90%;心臟驟停4分鐘內實施急救,搶救成功率為60%;大於10分鐘才施救,搶救成功可能性僅為1%甚至更低。
醫務人員現場演示心肺復蘇術,解析AED「開機-貼片-分析-除顫」四步法,強調「人人敢救、人人會救」的重要性。隨後,心血管內科專家團隊為市民提供房顫風險評估、用藥咨詢等公益義診服務。
從藥物控制到精準消融 技術革新帶來「心希望」
56歲的李建國(化名)平時身體狀況良好,血壓和血糖水平均正常,但偶爾感到心慌,對此他並未給予太多關註。5月27日早晨散步時,他突然感到左側肢體麻木無力,視力模糊。經過醫院磁共振檢查確診為腦梗死,也就是腦血栓。盡管李叔叔血壓和血糖都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卻遭遇了腦梗死,原因竟是心慌,進一步檢查發現,心慌的感覺是由房顫引起的,心電圖檢查可以確診。經醫院心血管內科綜合評估後,成功實施了房顫射頻消融術,目前恢復良好。
55歲的劉致遠(化名)近三年因心悸、胸悶癥狀頻繁發作,時長不定,他的心臟經常像「失控的鼓點」般亂跳,在當地醫院多次檢查提示「房顫」。盡管長期服用藥物控制心率,病情仍難以穩定。他日常活動時心悸頻發,胸悶憋悶感如影隨形,正常工作與生活節奏被徹底打亂,身心俱疲。直至長沙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葉國紅成功為他實施了射頻消融術根治房顫,劉叔叔這才重獲「心安」。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指心臟不按照正常節奏、速度跳動,導致心房無法規律收縮和舒張。因其對心臟節律的持續影響,會顯著增加心源性卒中、心力衰竭和癡呆等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葉國紅醫生表示,高齡、遺傳、高血壓、糖尿病、心肌病、冠心病、飲酒、肥胖、鼾癥等,以及吸煙、酗酒、少運動、高鹽高脂飲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會增加房顫的風險。
葉國紅醫生強調,目前藥物暫無法根除房顫,病情相對較輕或早期的患者可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來抑制或減少房顫的發作,盡量維持竇性心律;頑固或持續性的晚期房顫患者透過藥物恢復竇性心律希望渺茫或副作用太大,重點在於把心率控制在相對合適的範圍,避免發生心力衰竭等情況,建議遵醫囑,確定是否服用抗凝藥以及服用劑量,盡可能避免發生卒中。符合條件者可采用導管消融、脈沖電場消融等微創方式治療,更加安全精準,可有效消除房顫病竈。
葉國紅建議,市民要堅持適當鍛煉,盡量少飲酒,控制體重、血壓和血糖,積極治療各種心臟病,才能盡可能減少或推遲包括房顫在內的各種心血管病的發生。(通訊員 肖櫻 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