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對食物的消化、營養的吸收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不註重對胃部的保護,不僅經常出現胃疼、胃酸、胃潰瘍等問題,甚至也引發了胃癌,痛苦一生。

胃部不適少吃這些食物
1、薄荷 薄荷會放松食道括約肌,這是導致胃酸的重要原因。薄荷傷胃,不僅要少吃薄荷,還包括要少吃各種含有薄荷的食物,如少喝薄荷茶,少嚼薄荷糖、薄荷口香糖等。
2、碳酸飲料和果汁 碳酸飲料是一種刺激性比較大的飲料,它能刺激腸胃,從而導致腸胃不適。果汁適量地喝有助於身體健康,但是果汁中通常都含有大量的糖分,過量飲用,同樣會增加胃部負擔,從而引起腹脹、胃疼等問題。
3、咖啡 咖啡是養胃人士不能多吃的食物。咖啡會刺激胃部,導致胃酸分泌過多,會導致消化不良和泛酸,同樣容易傷胃。
4、青花菜和番茄 青花菜和番茄也是胃不好的人群應該少吃的食物。青花菜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它只能在大腸中才能被分解,並產生大量的瓦斯,對胃不好。番茄是一種酸性很強的食物,它能刺激胃產生過多的胃酸,是含有反酸、燒心癥狀的人群不能吃或盡量不吃的食物。
5、巧克力和辣椒 巧克力中含有大量的可可堿,與薄荷的作用一樣,會導致食道括約肌放松,從而導致胃酸流進食道,影響胃部健康。辣椒刺激性很大,對於南方人而言,容易刺激胃部,導致胃痛等問題。
6、豆類 豆類在引起消化不良方面可謂聲名狼藉。豆類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蘇糖和棉花糖,被腸道細菌發酵,能分解產生些瓦斯,進而引起打嗝、腸鳴、腹脹、腹痛等癥狀。嚴重消化性潰瘍病人不要食用豆制品,因為豆制品中嘌呤含量高,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患者也不要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腸脹氣。
7、生洋蔥 洋蔥、大蒜、韭菜裏面充滿了多種營養元素,它們對健康大有裨益,比如保護心臟,但是它們也會導致腸胃不適,比如脹氣、腹部絞痛等。但是透過烹飪似乎可以使引起腸胃不適的營養混合物不起壞的作用。

以下這些壞習慣特別傷害腸胃
1、暴飲暴食。見了美食就胡吃海塞;心情低落就猛吃零食;忙於應酬就把酒言歡。飲食過量會擾亂胃腸道正常的消化吸收節律,致使胰腺這個消化酶工廠在短時間內分泌大量消化液,導致胃脹不適,甚至是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嚴重者可導致胰臟癌。胰腺疾病嫌貧愛富,高發於忙於應酬的成功人士,且男性發病人數是女性的2~4倍。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和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都因身患胰臟癌過逝。要改掉暴飲暴食的惡習,不妨細嚼慢咽,慢慢體會飽的感覺,七八分飽後放下筷子;三餐固定時間吃,以免饑不擇食;心情低落時,建議讓註意力分散10分鐘,或者小口喝水或茶等飲品,避免情感性進食。
2、吃飯太快。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吃飯常常狼吞虎咽。如果進食過快、食物沒有煮爛、進食黏稠食物,極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甚至還會導致胃裏長石頭。日本岡山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與細嚼慢咽相比,狼吞虎咽會導致發胖的風險增加至少3倍。因此,建議正餐吃飯時間至少20分鐘,每口飯盡量嚼爛嚼軟再咽;不必糾結每口飯該嚼多少次,有意識地放慢速度即可;脾胃功能差的老年人更要放慢進餐速度,增加咀嚼次數。
3、纖維攝入不足。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中國居民膳食纖維攝入水平呈下降趨勢,每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不足11克,遠低於推薦量20~25克。膳食纖維攝入嚴重不足導致大量三高及腸道疾病患者出現,相反,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防止便秘,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有研究表明,膳食纖維攝入量與腸癌發生率呈負相關。近年來,人們開始註重飲食健康,吃粗糧的意識已有明顯提高,但並非只有口感粗糙的食物中存在膳食纖維。大麥、豆類、胡蘿蔔、柑橘、燕麥等也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也能減緩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後血糖,降低膽固醇水平。如有腹脹、腹痛等消化道不適,可用蒸煮方式處理粗糧和蔬果使其軟爛。
4、壓力和焦慮情緒。胃腸道可謂是最大的情緒器官,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中樞神經,對心理刺激十分敏感。壓力過大時,人的消化功能會出現情緒化反應,處於焦慮狀態、 憤怒、憂傷、緊張等不良情緒下,會出現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 反酸、燒心、便秘等癥狀。心病還需心藥醫,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正確看待生活、工作中的挫折。陷入嚴重焦慮、抑郁情緒時,不妨求助心理醫生。若胃腸不適等癥狀較重,可在消化科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
5、缺乏鍛煉。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興奮下視丘外側的飲食中樞反射性刺激和提高消化能力,增加食欲。運動過程中,人的腹式呼吸會加強,一方面可改善腹腔臟器的血液迴圈,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由此調節整個消化道。相反,長期缺乏鍛煉會導致食欲減退、胃動力不足,易誘發胃、結直腸炎癥和腫瘤。保持胃腸道健康,要讓自己多動動,選擇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如氣功、太極拳、步行、慢跑、騎自由車等,每周鍛煉3~4次。
6、濫用藥物。生活中,有些人一有個頭疼腦熱就亂吃止痛藥、消炎藥,但這些藥物中很多都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等,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癥和潰瘍。濫用抗生素還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使其失去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因此,生病時不要自行用藥,不要擅自停藥、換藥、增減藥量,應及時咨詢相關醫生,遵醫囑服用藥物。
7、多人共餐。中國人吃飯多是共餐制,好幾雙筷子在一道菜裏夾來夾去,容易引起幽門螺桿菌感染。臨床認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乃至胃癌,都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因此,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聚會用餐時建議實行分餐制,提倡使用公筷,從菜盤中撥出自己需要的分量;若感覺胃部不適,可到醫院做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查,以防發展成嚴重的胃病。

學會這三條養胃秘訣,胃部就不會不舒服了
一、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多餐,飯吃七分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二、改變飲食習慣:按時就餐,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戒吃辛辣、油炸、煙熏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積極食療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均有養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癥;大蒜消毒殺菌可以幫助消除炎癥,建議多吃;另外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飯後、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 圈。

結語:胃部不適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只要平時我們多多註意飲食習慣以及增加食物的種類,我們的胃就會好很多。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