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間,美軍占據著絕對的空中優勢。
從飛機數量上來看, 戰爭初期,美軍就向北韓戰場上投入了超過1000架飛機。 相比之下,誌願軍在戰爭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空軍力量,即便戰爭進行到後期,誌願軍也組建了自己的空軍,但與美空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從飛行員作戰經驗方面比較的話,
美軍飛行員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在空軍作戰戰術和對地攻擊方面頗有水平,而各種飛行技巧和戰術動作也已經熟練掌握。
除了飛機和飛行員方面占有優勢外, 美軍還有完善的航空體系 ,雷達預警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科學高效。
美軍憑借著強大的空中優勢,給誌願軍的作戰部隊和後勤運輸帶來了嚴峻考驗。但是, 誌願軍不斷在作戰中總結經驗教訓,逐漸摸索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 這一時期,美國空軍曾耗費了大量精力用於尋找彭老總的指揮所,但卻始終沒有找到,這是為什麽呢?
首先,誌願軍在關於指揮所的位置方面, 采取了十分嚴格的保密措施 ,為此還不惜 減少了使用無線電作為通訊方式的頻率,改用通訊兵傳遞。
其次, 北韓地區復雜的地形成為了誌願軍指揮所最有效的掩護 。誌願軍的指揮所多設定在隱蔽的山谷、山洞中,因此,美軍偵察機很難發現指揮所的位置。

最後,為了保證誌願軍指揮所的絕對安全,
每過一段時間,指揮所便會換地方
。如此頻繁地轉移,增加了美軍偵察的難度。
除了以上這些客觀因素外,其實, 在這件事上,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就是王耀南將軍,毛主席稱贊他是 「工兵專家」。
王耀南出生在江西萍鄉,家中是做手工業鞭炮的。受此影響, 王耀南5歲時,便開始跟著家中大人學會了制作火藥、炸藥。
1921年,年僅10歲的王耀南跟著父親在安源煤礦當爆破工, 這段礦工經歷,又讓他掌握了坑道掘進和爆破技術。
1927年,王耀南參加革命,此後,他多次在戰鬥中巧妙運用了爆破技術,並取得勝利,一度受到朱老總稱贊。
1929年,黨內領導幹部在建立根據地和紅軍中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等問題上產生了不少爭論。有幹部提出了軍事民主的要求,王耀南便是其中之一,他曾表示:
「打不打仗,打哪個地方,怎麽打,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然而,在古田會議上,毛主席對黨記憶體在的這種軍事民主思想進行了嚴厲批評,
再次強調了軍隊必須服從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主張。
會後,王耀南下連隊當了排長。期間, 他認真反思,並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與此同時,他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無產階級思想。
1930年,王耀南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 。入黨後不久,他便接到了一項重要的任務,籌建工兵連。在他的領導下,同年6月,工兵連正式成立。
然而,在「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下,紅軍決定攻打武漢、長沙等中心城市城市。為做好戰前準備,紅軍開始了擴紅工作,工兵連也開始擴充。
當時,地方蘇維埃政府為工兵連提供了數百名兒童團員和農民,面對要將他們培養成工兵,上戰場作戰的任務,王耀南不顧自己的處境,當即拒絕道:
「我不同意,工兵是技術工種,怎麽可能一下子就教會?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就是把孩子們送到前線去當炮灰啊。」
雖然反對讓孩子們去送死,但在攻打長沙受阻時, 王耀南卻第一個站出來,擔任敢死隊長,當晚便率隊沖破了敵人的防線,炸開了城門。

雖然立下了戰功,但戰後,
王耀南卻被湖南省委特派員翻起了舊賬,被降成了夥夫班長
。盡管大家都在替王耀南鳴不平,但他卻並不在意。
8月下旬, 因工兵連連長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王耀南再次被任命為工兵連連長。 在之後的反「圍剿」鬥爭中, 王耀武在戰鬥中學習作戰,不斷總結經驗,軍事才能得到了極大提升。
1934年8月中旬,蔣介石集中大量兵力,攻打長汀,這裏是江西瑞金的東大門,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國民黨軍不僅在兵力上占據著絕對優勢,而且武器裝備也十分先進。為了阻擊國民黨軍隊, 王耀南指揮工兵連在長汀松毛嶺地區挖掘了大規模的地道,成功構築起了密密麻麻的地道網,戰壕中還布置了火力交叉網。
戰鬥打響後,國民黨軍的火力雖然密集,但躲藏在地道中的紅軍戰士們並沒有太大損失。到了晚上,趁著敵軍休息, 王耀南便帶著工兵連戰士將點著火的老鼠投放到他們的陣營。老鼠四處亂竄,很快便將敵營的糧食、帳篷等都點著了。

敵軍白天打仗,晚上又沒法好好休息,就這樣,雙方在這裏僵持了七天七夜。直到紅軍收到撤出的命令後,戰鬥才正式結束。不過,
有意思的是,因為被紅軍的地道戰打怕了,敵軍在之後的一個月時間裏竟然不敢向前一步。
在這次戰鬥中, 王耀南采取的地道戰戰術發揮了重要作用 ,朱老總更是稱他為 「地道戰之父」。
除了開展地道戰之外,長征途中,王耀南還多次在紅軍渡河過程中想盡辦法架橋,成功幫助紅軍戰士們過了河,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尤其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 王耀南指揮工兵連戰士,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完成了在鐵索橋上鋪設木板的任務。 當紅軍透過瀘定橋後,毛主席大贊王耀南 「這個‘兵工王’不簡單。」
毛主席口中的「兵工王」在戰爭年代立下了赫赫戰功, 先後5次身受重傷,身上共留下了31個槍眼。這些傷痛也給他的身體帶來了嚴重影響。
1951年6月,在誌願軍的頑強作戰下,北韓戰場的局勢被穩定在了「三八線」附近。與此同時,美方提出了談判的請求。

7月10月,雙方開始了談判。但
在談判過程中,美軍卻絲毫沒有誠意,提出了許多無理要求。談判很快便破裂。
美軍憑借著強大的火力優勢,向誌願軍的陣地傾瀉了大量彈藥,給我軍帶來了巨大損失。「三八線」的形勢十分危急。
在這賀怡北京下,毛主席提出了「打坑道戰」的建議,並第一個想到了王耀南: 「王耀南在哪裏?」
此時的王耀南正因為心肌梗死在醫院接受治療,接到命令後,王耀南便立即來到中南海見毛主席,毛主席開門見山地對他說道: 「誌願軍每天傷亡慘重,我派你去北韓打洞子。」
王耀南當即表態道: 「保證完成任務。」
9月7日,王耀南來到了北韓戰場,投入到了構築坑道的工作中。 經過實地考察,王耀南幫助北韓人民軍防守的851高地構築了多達1730條六邊形坑道。

9月13日,美軍開始攻打851高地,但
在數萬發炮彈的火力掩護下,美軍仍然沒有拿下851高地。
參戰的美軍士兵在回憶起這次作戰時,曾感慨道:
「我們像闖進了馬蜂窩,子彈從四面八方飛來,沒處躲,沒處藏。」
9月16日,根據王耀南的建議,誌司向全軍發出了指示: 全軍陣地構築戰鬥坑道。 此後, 誌願軍的作戰轉為了坑道戰,與此同時,誌願軍陣亡的人數也得以極大減少。
王耀南在北韓戰場上構築了龐大、復雜的坑道工事系統,為誌願軍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除了領導坑道作戰外,王耀南還做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保護誌願軍司令部的安全。
為了不被美軍偵察到, 王耀南采用特殊的偽裝技術,在防空洞周邊一帶,設定了一些容易引人註意的假目標 ,而真正的指揮所則被隱藏在十分隱蔽、不起眼的地方。
因此,每次美軍的偵察機和轟炸機起飛執行任務時, 總是被這些提前設定的假目標所吸引,並浪費了不少彈藥,而他們也一直沒有找到真正的誌司的所在地。
參考資料:人民政協報、中國老區建設2017年7期、黨史文苑2017年3期、百年潮2019年12期、黨史博覽2020年9期、【炎黃春秋】2020年第2期、祖國2023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