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英國人問美國少將:如果你有一支軍隊,是願意跟中國打還是日本打

2024-08-02軍情

美國將軍被英國人提問:如果必須選擇,願意打中國還是打日本?

作為英國人曾經的殖民地,美國與英國的關系很好,雙方之間也經常做各種互動;對於雙方各自都很關心的戰略問題,他們之間總是直言不諱的提出。比如之前英國人就向一位美國少將提問:如果你手上有一支軍隊,你願意和中國打還是和日本打?

1、中國和日本,都被美國視作潛在的威脅

這個問題一下子引起了全場的關註,因為這涉及到英美兩國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這位英國少將卻並沒有給出答案。不過這個答案倒也被大家找到了,因為美英兩國的網友透過對比,發現了自己與兩國作戰的成績完全不同。

那麽,到底美國會更傾向於選擇誰作為對手呢?

這個問題直接問到了美英兩國人的心坎上去,同時也問到了這位美國少將的心坎上。因為他們也一直都在應對未來沖突,尤其是應對他們最可能的對手。不巧的是,中國和日本兩國,都極有可能成為他們的潛在對手。

咱們自然是不用說的,不管我們自己承認不承認,美國一直都是把我們當作潛在對手,並且一直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而日本美國人同樣非常不放心。

相比而言我們跟美國的關系,最多只能算有些磕磕碰碰;但是日本跟美國,那可是有著血海深仇的。畢竟當年美國人給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不知道上百萬人的傷亡,這個肯定是實打實的血仇。

而且之後美國駐軍日本,又不知「消費」了多少日本女子挺身隊。雖然現在日本人對美國非常的客氣,但是如果給日本人一個機會,他們肯定是會想報仇的。所以美國對日本同樣不是很放心。

那麽,如果非要在雙方之間選一個更容易打的對手,美國會選擇我們還是選擇日本人呢?

其實,答案是不需要我們猜測的,因為歷史上發生過兩場戰爭,美國與兩個國家都交過手。只要分析一下其中情況,就能得出美國人更願意去和誰打。

2、太平洋戰爭,美國對決日本

美國跟日本人發生的戰爭是二戰的太平洋戰爭。那麽,在太平洋戰爭當中美國的情況如何?它所打出來的戰績又是怎樣的?

首先說說美國當時的情況。從經濟上面來說的話,當時美國發了戰爭財,應該說經濟、後勤方面都很充足。從武器裝備上面來說,他們相對日本的武器略有優勢,但是沒有優勢到完全無法戰勝的地步。

同時,他們當時還存在著兩個劣勢。

第一個劣勢是日本人的先手優勢——是日本人突然發動珍珠港襲擊,然後美軍在觸不及防的情況下,才展開了對日本的反擊;第二個劣勢是,當時的美軍還沒有大規模參戰,所以戰爭開始他們大部份士兵都沒有進入狀態,而日軍基本上都是百戰老兵。

就算是其中日本有一些招募的新兵,但是它已經打了很多年的仗了,士兵的組織者們全部都是戰場老兵。在如此的情況下,美國人打出了什麽樣的戰績呢?

應該說在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美國打得很艱難。因為當時美國人沒有防備,而日本則處心積慮的搞偷襲。當時的情況是美國與日本發生了矛盾,但是雙方明面上都不想直接開戰,所以美日之間就進行會談。

而會談當中日本極盡表演,他們明明已經敲定了要與美國開戰的計劃,卻開始在談判桌上不斷地讓步,擺出一副日本人想要服軟,透過服軟換取美國支持的態度。

因為當時日本人確實急需各種各樣的資源、能源,而美英等國則卡死了日本的運輸航線,所以日本的這種做法沒有引起美國懷疑。即便是當時已經有不少人表示,日本人可能會發起偷襲,但不論是羅斯福本人,還是其他美國人都認為這不太可能。

所以,當日本發起了對珍珠港的偷襲後,美國人一下子就陷入了慌亂之中。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前期,日本都占據著更大優勢。而美國則不斷損兵折將,之後作為韓戰主帥的麥克亞瑟,還差點兒就被日本人給俘虜了,美軍不得不放棄大量據點,而且還承受了不小的傷亡。

不過,這些對於美國人來說,並不是傷筋動骨的傷害。

他們的生產力非常強,而且人口、經濟、工業、武器都很發達。憑借著這些綜合實力穩住腳步,美國人開始逐步實施反攻。尤其是在中途島戰役中,美國人憑借著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前獲知了日本人的行動,並且因此設下了伏兵。

日本人一直習慣性搞偷襲,所以這次當然又一頭紮進了美國的包圍圈,最終他們被美國人打了個翻身仗。

之後美軍就扭轉了劣勢。盡管即便是到最後,美軍打日軍依然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論是沖繩島戰役還是硫磺島戰役,美軍都付出了數以萬計的傷亡,而日軍的傷亡甚至還略少一些;但是,這些都不是問題。

因為對於美軍來說,日軍戰鬥確實頑強,但是只要他們增加兵力和火力,打敗日軍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日本人後來也看出這個問題,所以他們選擇向美國無條件投降,因為他們即便是可以繼續跟美國拖一段時間 ,最終的結果依然是打不過美國。而與此同時,就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沒多久,很快美國又與我們發生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韓戰。

3、韓戰,中國對決美國

首先還是分析一下情況。

美國當時啥情況?首先從經濟上說,由於二戰並沒有打到美國的本土,所以他們本土的經濟沒有遭遇怎樣的沖擊;與此同時,二戰勝利之後,作為戰勝一方的國家,它從戰敗國索取了很多利益,包括當時大量的德國、日本的科學家,都被美國人搞到他們本土去了。

還有他們駐軍日本德國地區,這些人當然不是做慈善去的,多少要從當地「榨油」出來的。

所以,此時美國的經濟不比太平洋戰爭前差,甚至條件可能比太平洋戰爭前好一些。

而我們的經濟比日本差多了。當時我們才剛剛建國,自己老百姓吃飯都成問題;而從武器裝備上面來說的話,當時我們與美國的武器差距,那簡直不是差了一點半點。

說我們只有小米加步槍,那可能稍微有點誇張,因為後期我們有了蘇軍的武器援助,多少還是有了一些二戰時期蘇軍剩下的武器的。但前期我們的武器真的就是小米加步槍,尤其是很多槍都還是不能正常用的,子彈方面同樣也相當的窘迫。

而當時美國的武器裝備是全世界一流的。不論是數量還是品質,都遠遠超過了當時我們誌願軍的水平。

所以,在武器裝備方面來說,顯然當時美國的優勢更大。

與此同時,在韓戰當中,美國人相對我們有著先手優勢。因為是他們率先進入半島作戰,並且占據了半島的絕大部份地區之後,我們才跨過鴨綠江進行保家衛國的。在我們對美軍發起進攻之前,他們的兵力已經推進到了鴨綠江邊上。此時可以說他們是占盡先機的。

同時,由於美軍方面才剛剛結束二戰,還有大量的二戰老兵在軍中服役。所以此時他們的戰鬥經驗也很足。

看起來,似乎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劣勢。

當然,有人會說他們可能在兵員總數上比不上我們。其實這個也算不上美國的劣勢,因為單就半島上面的總兵力,我們比美軍確實要多;但是如果是跟聯合國軍總數比起來,我們的兵力相對來說也多不到哪裏去。

理論上當時我們有數百萬大軍,確實可以派出更多的兵力,但實際上則不可能。

因為當時我們的國內還有許多土匪武裝,這些人與蔣介石的國軍殘部相護勾結,我們必須在國內到處進行剿匪;同時,老蔣在小島上虎視眈眈,他們也隨時準備要打回來;並且,周邊的許多國家,也都有些想要趁虛而入的味道。

所以那個時候我們的總兵力人數雖然多,但是真正拿到半島的兵力並不是很多,至少這方面我們的「優勢」很不明顯。

那麽,在如此優勢的條件之下,美國人打出的戰績是怎樣的?

他們的戰績打比太平洋戰爭差太多了。在第一次戰役到第三次戰役之間,美國人幾乎每次都被打得敗退,甚至是十分狼狽的逃竄,並且把他們之前先手占據的優勢全部丟光了,之後我們甚至一直打到了漢城去。

後面美國人換了李奇微上來。李奇微比麥克亞瑟厲害些,但是依然無法推進到三八線以北來。他們也試圖嘗試增兵、增加火力來改變戰局,並且在上甘嶺戰役當中付諸於實施,結果是依然被我軍打得慘敗而歸。

甚至在上甘嶺這場慘烈的戰鬥中,盡管他們的火力已經超過了二戰的猛烈程度,但是我們卻只用了比他們還少的兵力,就讓美國人無法越過上甘嶺。

因此,美國人不得不放棄,然後在停戰書上簽字。因為他們發現在中國人面前,不論是增加兵力還是增加火力,都無法改變自己的不利戰局。

4、如何選擇,不言自明

所以,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們會選擇誰作為對手,這就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