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啥有人在經歷很多現實的鞭打之後,仍然不能給自己做出準確的定位和判斷呢?

2025-02-10心靈

【騙自己】的潛意識優先級高於【提升自己】。

人們在 遇到挫折時,會傾向於【自利效應】或者【本質主義】來 誇大外部責任,或者 完全歸咎於自己。

前者,就會造成對外部夥伴、環境、客觀形勢的悲觀化和指責,而忽略自身內部問題。

後者,則會陷入自責、自虐,誤以為自己的戰術失誤或資源投入是決定性的,而忽略了外部因素的巨大影響。

並且,很多朋友以上問題之外,還存在思考語意不嚴謹、濫用多義詞和大範疇詞匯的狀況,從而造成了歸因過程中,會導向一些非本質的,看上去自洽的空話套話金句,而這些套話虛話,是沒有方法論的,不能指導認知叠代而只能提供舒適度的。

總結而言,缺乏【有效歸因】會導致認知叠代失效。

那麽就容易反省和總結後,所采取的措施沒有抓住主要矛盾,在後續賽局和社交行為中,就不會提升勝率。

訓練挫折的【有效歸因】可以用如下方法:

1.,明確和清晰定義挫折事件,避免語意濫用導致的模糊歸因。例如將"工作不順"細化為"計畫匯報未透過"或"客戶溝通出現誤解"。

2.,區分歸因維度,可以采用三維度分析法,從控制源(內部能力/外部環境)、穩定性(持續存在/暫時因素)、可控性(個人能否改變)角度去分別分析。

如考試失利可能涉及內部能力(不穩定可提升/失誤率高)、備考方法(穩定可調整)、考場突發狀況(外部不可控)

3,如有必要,可以進行書面多因素交叉驗證,講每個歸因假設羅列出支持證據/反駁證據進行比對。

4.,利用社會參照進行校準,比如尋找三個客觀中立第三方,尋求他們對挫折的分析,並加以總結和參考。

5.,進行換位模擬,這種方式可以透過分析其他越過或者突破了這種挫折的人,並帶入他們的視角進行模擬,來幫助尋找有效歸因。

當獲得【有效歸因】能力之後,叠代和自我提升的有效性和可驗證性就會很明顯。

供參考。